.

.

在中国美术学院"2015 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展览"新闻发布会上的演说, 2015 年10 月20 日

Speech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Press Conference

汪悦进教授在 "2015克孜尔壁画国际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喻干摄影)
 

傅巧玲:谢谢徐院长。这次总策展人是中国美术学院王赞副院长和新疆龟兹研究院徐永明院长,克孜尔文化的艺术瑰宝和美院人才专业的优势强强联合,本身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一次也有来自11个国家的外国嘉宾、学者过来与会。下面我们有请与会嘉宾,美国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教授汪跃进先生发言。

汪悦进:媒体的各位同仁好!我简单地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谈一下龟兹石窟研究的意义所在,有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地理的大背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非常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口,这话怎么讲?我们现在正面临着重新叙述历史的关键时刻,历史是胜利者的故事,这个胜利者是西方。随着工业革命导致技术革命,然后引致西方帝国的荣耀,所以他们就成为了历史的主要叙述者,很多内容都是以西方历史的主要框架来谈世界历史。以至于黑格尔甚至说印度没有历史,历史是按照西方的发展观念所构造的一种叙述,印度没有发展,那就没有历史。这种思维一直到前几年都还有,包括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说 : “随着冷战的结束,历史也就结束了”,这是学界非常流行的历史终结论。 意识形态时代的终结以及工业革命导致的西方帝国叙述的结束。有一个大的问题,亚洲如何成为亚洲?亚洲的故事应该怎么说?其实亚洲本来就是西方的概念,亚洲人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亚洲,一直到今天都这么认为,因为东亚和南亚在文化上差异很大。欧洲中世纪的版图上全世界有三大洲: 亚洲在上,然后是欧洲和非洲,亚洲只不过是西方视角里面的一个伊甸乐园,带有非常大的想象成分。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找的不是美洲,他找的其实是亚洲。亚洲到底怎么成为亚洲?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是以日本为主,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为了强调自己在亚洲的重要地位,佛教就作为联合的契机。日本是保存佛教遗产比较多的地方,所以当时就成了历史的终端点,在这个时候日本对亚洲的叙述是非常强有力的。我们再把眼光投入到历史的纵深处,亚洲第一次成为亚洲是在佛教流入南亚、东亚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话语,有一个共同的想象。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南部当中的一部分,这种世界图景和西方很不一样,但是非常令人震撼,这种图景是亚洲人对世界的想象取得共识。在这个意义上来看,石窟研究是一个历史的物证依存,让我们追溯到当时亚洲如何成为亚洲,从现在开始如何叙述世界历史,亚洲视角应该怎么叙述,亚洲历史应该怎么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第二,精神遗产和物质遗存的角度。石窟与洞窟里面的图象,最经典的就是伯拉图说的大家都像囚徒一样被囚禁在窟里,然后看到壁上的形象以为是世界的真相,但其实世界的真相是在窟外。这个经典的叙述成为几千年来大家对图象的习惯表述方式,前一段时间美国好莱坞电影借助的资源其实就是伯拉图的洞窟,这个原型非常强有力。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演讲,我们请了一位南非的艺术家,他做的作品就是伯拉图的洞窟。从这个背景来看石窟非常重要,在整个世界现存的艺术中,亚洲艺术哪方面是世界少有的,甚至几乎没有的 ? 那就是石窟。欧洲也有洞窟,但是除了早期的地下窟外,在里面所画的大量壁画就很少。石窟在亚洲遍布,这个现象是亚洲艺术最闪光的一点。但是国家教课书里面这一章是很薄弱的,因为过去研究有限,把石窟里面的壁画这一段没有搞得很明白,所以就没能进入到大学美术史教课书里面。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这次中国美院和克孜尔石窟如此联手,我想时机到了,可以改写美术史,把石窟壁画写到教课书里面,因为它是亚洲艺术里面最有闪光的一页。

第三,学术研究的背景。21世纪学术研究最前沿的东西就是智能,计算机发展出的人工智能等都是与智能有关。这里面的关键点 : 到底什么是智能?各个学科都有交汇,从理科来讲是生物精神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智能问题已经成为传统的学科一家所不能够垄断的一个新兴学科,它成为多种学科交汇点。经常有人问我 : “我的孩子应该问哪一个学科?” 我说现在没有一个学科适合你孩子读,因为这个学科还没有成立。但是你们一定关心两点,一是必须学计算机语言,二是关心智能问题,有了这两点就走在了前沿。哲学、心理学都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交汇,我们也知道随着全世界各地对文科的关注,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最有趣的现象就是美国一些大学的心理学系通常是分几层,最下层是最传统的心理学,最上层的是人工智能神经科学,通常学心理学的都要朝最上层的靠,下面传统的心理学就没有人要读了。

这说明智能是现在最前沿最受关注的学科,因为它对我们科技和人文的结合提供了最有希望的突破点。为什么它与佛教艺术有关?你去读任何人工智能,无一例外承认一点,佛教里面关于智能有一个最雄厚的资源,这个资源是做科学的人都承认的,但是没法涉及,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做文科的人没法涉及,因为没有科学方面的训练,所以成为了大家都非常尴尬的境地。搞科学的人承认佛教里面有那么丰富的智能研究资源,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以至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些实验,把西藏的一些僧人关到冰冻室里,让他坐禅,看看在多少度的低温下还能坐禅。结果出了一个笑话,管机器的人没有注意,把温度降得太低了,以至于当时差点冻死,好在他们身上的功力很大,还是存活下来。佛教艺术里面禅观文化最丰富就是在石窟里面,明天我会讲到这个问题,而且克孜尔石窟、龟兹石窟这方面是最显著的,禅观文化非常多,保留了禅观文化相当丰富的遗存。

从这三方面来看,克孜尔石窟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美术史对所保存的画迹研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美术史要在人类文化的各个其他学科里成为一个先进学科,让别人跟着我们走的一门学科,那么我们必须要关注智能研究,而我们所具有的石窟材料是其他艺术样式所不具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龟兹石窟研究的意义那就非常显著,这是不言而喻的。我非常兴奋,也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和龟兹研究院联手进行研究,这件事情一个单位是做不了的,一定要跨学科、跨领域,而且它也是国际研究的一个课题。为什么龟兹石窟对西方学术界和文化界都有很强的感召力,因为它具有我上述的种种原因,这不仅仅在艺术单方面,也不仅仅是佛教的问题。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傅巧玲:谢谢汪老师,汪老师从非常专业的角度放眼国际视野,对本次活动的意义做了一个非常精准的概括,亚洲历史的再叙述,亚洲艺术最闪光的一页,还有21世纪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我觉得这三点非常重要,对我们这个活动做了一个概括。明天汪教授还会有精彩的发言,我们非常期待。接下来是媒体记者提问,也可以向我们在座的国外嘉宾们提问。

 

汪悦进教授在 "2015克孜尔壁画国际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喻干摄影)

 

.

......汪悅進 (Eugene Wang),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史專席終身教授。曾獲美國古根海姆 (Guggenheim) 基金會學術成就獎及美國專業學會所頒賴斯康姆獎, 及哈佛大學教學獎。專著《塑造法華經:中國中古佛教視覺文化》獲日本岅本日深學術獎。曾任美國國家美術館高級視覺藝術研究所,盖蒂基金会,立青基金会顧問, 美國大學藝術史協會機關刊物Art Bulletin 編委會編委, 麥克米蘭出版社《佛教百科全書》副主編。一度為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網頁四位首頁人物之一。 著述內容廣泛, 涉及古代墓葬禮儀藝術,青銅器紋飾,佛教石窟造像與壁畫, 歷代書畫,雕塑,建築,版画,攝影,電影, 及當代藝術等方面。曾受邀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法蘭克福大學, 瑞士蘇黎世大學, 澳洲悉尼大学,加拿大多倫多大学,美国普林斯頓,耶魯, 斯坦福,加州伯克萊等大學講學。

......Eugene Y. Wang is the 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Professor of Asian Art at Harvard University. His extensive publications cover a full range of Chinese art history from the early funerary art to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and cinema. He has received Guggenheim, Getty, and ACLS Ryskamp Fellowships. His book 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 garnere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Award (2006) from Japan. He is the art history editor of the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2004). He has served on the advisory board of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of Visual Art,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Getty Foundation, the Li Ch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nd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Art Bulletin. His current research encompasses issues of art without spectators, visual programming, material forms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r-subjectivity effects.

.

 

 
 
 
 
 
 
 
 

本网站里所有网页设计的版权属纽约"中华文化艺术网" eChinaArt.com, Inc. 所有,文章、艺术作品照片版权属艺术家或作者本人所有。任何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的转载, 出版或借用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eChinaArt.com,Inc©